威尼斯金沙欢乐娱人城是1997年青海省高校结构布局调整组建而成的教学科研型二级学院,是我省唯一一所培养农牧业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。自2006年以来,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倾心尽力的对口支援帮扶下,学院在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。
学院现设有动物医学系、动物科学系、农林系和草业科学系4个系,有农学、林学、植物保护、农业资源与环境、园艺、园林、草业科学、动物医学、动物科学、食品科学与工程共10个本科专业,其中有动物医学、农学、草业科学、食品科学与工程、动物科学、林学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草业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入选第一批国家“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”建设项目。草业科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,动物医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,动物医学、农学、草学、园艺、动物科学为省级重点学科。设有作物学和草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,草学、作物学、畜牧学、食品科学与工程、农业资源与环境、兽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,农业、林业、兽医和食品与营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4个,涵盖农、林、牧、草、食品工程等学科专业领域。
学院现有教职工130名,其中教授22名、研究员1名、副教授49名,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1名,占专任教师的60.17%。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、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、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人、“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1人,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,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材1人,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,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1人,国家林业―草原教学名师1人,“昆仑学者”1人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、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—创新教学科研骨干1人、第五届中国侨界(创新人才)贡献奖1人、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66人、青海省教学名师1人、青海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、青海省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学科带头人15人、宝钢基金优秀教师1人、青海省乡村振兴人才2人。学院在册学生共计3355名,其中硕士研究生666人,本科生2689名。
学院拥有实验楼一栋,教学动物医院,食品加工车间和动物养殖场,拥有多个校内外试验田和教学科研实践基地。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特色实验室4个,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,有实验中心5个。科技部共建“青海-甘肃食品研发及检测联合实验室”;青海省“青海-广东自然资源监测与评价联合实验室” “威尼斯金沙欢乐娱人城动物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”“现代农业产业学院”。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.1亿元。学院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,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赛,获得多项全国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的特等奖及一等奖等奖项。
学院有教育部“创新团队发展计划”和“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各1个,省级优秀科研团队1个,省委组织部人才“人才小高地”团队2个。2019年学院“三江源生态演变与修复保护技术创新引智基地”项目建设入选国家“111”引智计划。获批教育部科技小院3个(共和藏羊、河南草业、互助青稞)。2025年共有80名教师入选青海省科技特派员(其中12名担任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)服务青海省乡村振兴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。
十四五期间,学院共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60余项,科研年到账经费近2000万元。获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1项,获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3项、三等奖3项,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2项,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。累计发表论文530余篇,出版学术专著21部。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,共获得国际奖1项,国家级奖项8项,省级奖项36项,大大提升了学生走向社会创新、融入社会创业的能力。
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以强农兴农为己任,立足青海,聚焦“三农”领域,融入国家重大战略,全方位助力青海地方经济发展,为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不懈努力。通过六十多年的奋斗和耕耘,学院在高寒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、三江源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、高原动物疾病防治、藏羊牦牛高效养殖、高原球茎(根)花卉繁育、中藏药驯化栽培、高原特色食品加工等领域形成了独有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,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创新精神、实践能力、热爱青海、扎根高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,为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建设、乡村振兴、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撑和科技支撑发挥了应有的贡献。(截止时间2025年3月)